罗纳尔多代言的米乐Product Category

高澜股份2022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

时间: 2023-08-17 03:00:00 |   作者: 罗纳尔多代言的米乐

  公司需遵守《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自律监管指引第4号——创业板行业信息公开披露》中的“锂离子电池产业链相关业务”的披露要求

  公司水冷业务基本的产品是直流输电换流阀、新能源发电变流器等电力装置的关键配套设备,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热管理及汽车电子制造业务基本的产品是新能源汽车电池系统的组成部件,主营业务发展与直流输电、风力发电、新能源汽车和锂电池等相关行业的发展现状和趋势密切相关。

  2021年4月,国家能源局发布《2021年能源工作指导意见》,提出:加快建设陕北-湖北、雅中-江西等特高压直流输电通道,加快建设白鹤滩-江苏、闽粤联网等重点工程,推进白鹤滩-浙江特高压直流项目前期工作;加强完善电网主网架布局和结构,提升省间电力互济能力。

  2022年3月,国家能源局发布《2022年能源工作指导意见》,提出:积极地推进输电通道规划建设,加快建设南阳—荆门—长沙、驻马店—武汉、荆门—武汉、白鹤滩—江苏、白鹤滩—浙江等特高压通道,推进重点输电通道配套的电网、电源工程建设,着力提升输电通道利用效率和可再次生产的能源电量占比。

  2022年3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组织召开“十四五”规划102项重大工程实施部际联席会议第一次会议,提出的重大工程包括:建设白鹤滩至华东、金沙江上游外送等特高压输电通道,实施闽粤联网、川渝特高压交流工程。研究论证陇东至山东、哈密至重庆等特高压输电通道。

  根据《中国能源报》发布的资讯,“十四五”期间,国家电网规划建设“24交14直”共38条特高压工程,总投资达3,800亿元。根据国家电网公司重点项目建设推进会议,2022年内将再开工建设“四交四直”特高压工程,快速推进“一交五直”等特高压工程前期工作,争取早核准早开工。

  2022年5月,国务院印发《关于印发扎实稳住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的通知》,包括财政、货币金融、稳投资促消费、保粮食能源安全、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保基本民生六个方面33项措施,这中间还包括推动能源领域基本具备条件今年可开工的重点项目尽快实施,按程序核准和开工建设基地项目、煤电项目和特高压输电通道。随后,各地政府陆续出台相关的实施方案和配套政策,多项特高压项目的核准、开工或建设等工作有望在年内得到落实推进。

  根据国家能源局发布的数据,2022年,全国主要发电企业电源工程建设投资完成7,208亿元,同比增长22.8%;电网工程建设投资完成5,012亿元,同比增长2.0%。

  2023年3月,国家发改委发布《关于2022年国民经济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3年国民经济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提出:提升电力生产供应能力,加强各类电源特别是煤电等可靠性电源建设,深入推动煤炭与煤电、煤电与可再次生产的能源联营,核定第三监管周期区域电网和省级电网输配电价,研究建立发电侧容量补偿机制,加快特高压输电通道建设,在全国重点规划、布局一批坚强局部电网,统筹水电开发和生态保护,积极安全有序发展核电。

  在碳达峰碳中和、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大背景下,特高压建设提速,直流纯水冷却设备行业景气度显著提升,将迎来迅速增加期。

  2021年10月,国务院印发《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要求全力发展新能源,全方面推进风电、太阳能发电大规模开发和高水平质量的发展,坚持集中式与分布式并举,加快建设风电和光伏发电基地;到2030年,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达到12亿千瓦以上。

  2022年6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等9部门联合印发《“十四五”可再次生产的能源发展规划》,提出加快建设黄河上游、河西走廊、黄河几字弯等七大陆上新能源基地,统筹推进川滇黔桂、藏东南二大水风光综合基地开发建设,重点建设山东半岛、长三角、闽南、粤东、北部湾五大海上风电基地集群。

  根据国家能源局发布的数据,截至2022年12月底,全国累计发电装机容量约25.6亿千瓦,同比增长7.8%。其中,风电装机容量约3.7亿千瓦,同比增长11.2%。

  国内海上风电在经历抢装潮后步入了平价时代,虽然市场空间很大,但海上风电设备不断降价,市场之间的竞争愈发激烈,加之行业补贴退坡,收益率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

  为推动我们国家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加快建设汽车强国,2020年11月,国务院印发《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规划(2021—2035年)》,提出到2025年,纯电动乘用车新车平均电耗降至12.0千瓦时/百公里,新能源汽车新车销售量达到汽车新车销售总量的20%左右;到2035年,纯电动汽车成为新销售车辆的主流,公共领域用车全面电动化,燃料电池汽车实现商业化应用,高度无人驾驶汽车实现规模化应用;同时要求2021年起,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的公共领域新增或更新公交、出租、物流配送等车辆中新能源汽车比例不低于80%。

  2021年11月,交通运输部印发《综合运输服务“十四五”发展规划》,要求加快调整交通能源结构,积极推动新能源和清洁能源车辆、船舶在运输服务领域应用,加快充换电、加氢等基础设施规划布局和建设;预计到2025年,城市公交、出租汽车、城市物流配送领域新能源汽车占比分别达到72%、35%和20%。

  2022年3月,财政部提交的《关于2021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与2022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的报告》中主要收支政策明白准确地提出:落实新能源汽车购置补贴、免征车辆购置税等政策,支持充电桩等配套设施建设,促进新能源汽车消费。

  2022年7月,国家商务部等17部门联合发布《关于搞活汽车流通扩大汽车消费若干措施的通知》,提出支持新能源汽车购买使用,促进跨区域自由流通,破除新能源汽车市场地方保护;同时支持新能源汽车消费,研究免征新能源汽车车辆购置税政策到期后延期问题。

  2022年8月,工业与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生态环境部印发《工业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提出要加大交通运输领域绿色低碳产品供给:大力推广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提高城市公交、出租汽车、邮政快递、环卫、城市物流配送等领域新能源汽车比例,提升新能源汽车个人消费比例;到2030年,当年新增新能源、清洁能源动力的交通工具比例达到40%左右。

  为推动实施扩大内需战略,2022年12月,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5年)》,提出加快发展新产业(300832)新产品,发展壮大新能源产业;要持续提升传统消费,推进汽车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加强停车场、充电桩、换电站等配套设施建设;要大力倡导绿色低碳消费,规范发展汽车、动力电池回收利用行业。

  2023年3月,工业与信息化部等八部门发布《关于组织并且开展公共领域车辆全面电动化先行区试点工作的通知》。提出充换电服务体系保障有力。建成适度超前、布局均衡、智能高效的充换电基础设施体系,服务保障能力明显提升,新增公共充电桩(标准桩)与公共领域新能源汽车推广数量(标准车)比例力争达到1:1,高速公路服务区充电设施车位占比预期不低于小型停车位的10%,形成一批典型的综合能源服务示范站。

  根据公安部发布的数据,截至2022年底,全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1310万辆,占汽车总量的4.1%。其中,纯电动汽车保有量1045万辆,占新能源汽车总量的79.78%;2022年全国新注册登记新能源汽车为535万辆,占新注册登记汽车总量的23.05%,与上年相比增加240万辆,增长81.48%。新注册登记新能源汽车数量从2018年的107万辆到2022年的535万辆,呈快速地增长态势。

  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的数据,2022年,新能源汽车持续爆发式增长,逐步进入全面市场化拓展期,迎来新的发展和增长阶段。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达到705.8万辆和688.7万辆,同比分别增长96.9%和93.4%。根据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发布的数据,2022年1-12月,我国动力电池累计产量545.9GWh,累计同比增长148.5%;销量达465.5GWh,累计同比增长150.3%;装车量294.6GWh,累计同比增长90.7%。

  综上,新能源汽车产销量的迅速增长带动动力电池产量和装车量的大幅度的提高,而产业规模效应的产生促进动力电池热管理关键零部件的批量化生产。由于新能源汽车电池系统对气温变化更为敏感,电池的热管理系统通过冷却或者加热方式对电池系统来进行温度控制,必然的联系到电池的安全、性能及寿命;同时,新能源汽车电池的状态如电压、温度、电流等需要实时、准确、可靠地监控,都要使用到采集线束。由此,加热膜、隔热棉等产品以及柔性电路板FPC和集成母排CCS的需求随着动力电池装车量的增长得到非常明显提升。未来随着新能源汽车的普及,对动力电池性能稳定性、安全性的要求将更为严格,电池热管理产品的渗透率也将显著提升。

  2021年11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发布关于印发《贯彻落实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要求推动数据中心和5G等新型基础设施绿色高水平质量的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要求加快推进老旧高耗能设备退网和升级改造,加快建设绿色数据中心,新建大型、超大型数据中心电能利用率不高于1.3,逐步对电能利用率超过1.5的数据中心进行节能降碳改造;鼓励使用高效环保制冷技术降低能耗,支持数据中心采用新型机房精密空调、液冷、机柜式模块化、余热综合利用等方式建设数据中心。到2025年,数据中心运行电能利用效率和可再次生产的能源利用率显著提升,全国新建大型、超大型数据中心平均电能利用效率降到1.3以下,国家枢纽节点进一步降到1.25以下,绿色低碳等级达到4A级以上。2022年1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印发《“十四五”新型储能发展实施方案》,要求:到2025年,新型储能由商业化初期步入规模化发展阶段,具备大规模商业化应用条件;到2030年,新型储能全面市场化发展;加大力度发展电源侧新型储能、因地制宜发展电网侧新型储能、灵活多样发展用户侧新型储能。

  2022年2月,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央网信办、工业与信息化部、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通知,同意在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内蒙古、贵州、甘肃、宁夏等8地启动建设国家算力枢纽节点,并规划了10个国家数据中心集群,提出了“数据中心电能利用效率指标控制在1.25以内,可再次生产的能源使用率明显提升”的目标要求。

  2022年3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印发《“十四五”新型储能发展实施方案》,部署了“十四五”时期新型储能在技术创新、试点示范、政策保障等方面的重点任务;2022年6月发布《关于逐步推动新型储能参与电力市场和调度运用的通知》,要求建立完善适应储能参与的市场机制,鼓励新型储能自主选择参与电力市场,坚持以市场化方式形成价格,持续完善调度运行机制,发挥储能技术优势,提升储能总体利用水平,保障储能合理收益,促进行业健康发展。2022年6月,工业与信息化部等六部门印发《工业能效提升行动计划》,提出要持续开展国家绿色数据中心建设、推动老旧数据中心实施系统节约能源改造,到2025年,新建大型、超大型数据中心电能利用效率(PUE)优于1.3。2022年6月,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逐步推动新型储能参与电力市场和调度运用的通知》,要求建立完善适应储能参与的市场机制,鼓励新型储能自主选择参与电力市场,坚持以市场化方式形成价格,持续完善调度运行机制,发挥储能技术优势,提升储能总体利用水平,保障储能合理收益,促进行业健康发展。

  2022年8月,工业与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生态环境部印发《工业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提出要增强源网荷储协调互动、加快新型储能规模化应用。

  数据中心和储能的热管理未来市场发展的潜力广阔,在有关政策的引导驱动下,将迎来发展的良机。

  公司是目前国内电力电子装置用纯水冷却设备专业供应商,水冷业务基本的产品为直流输电换流阀纯水冷却设备、新能源发电变流器纯水冷却设备、柔流输配电晶闸管阀纯水冷却设备、大功率电气传动变频器纯水冷却设备,所属行业为国家重点支持和鼓励发展的高新技术领域,行业发展受到国家法律、法规和产业政策的全力支持,未来市场发展的潜力广阔。

  公司自设立以来从始至终坚持自主创新研发,拥有行业领先的技术,基本的产品达到国内领先水平,部分产品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并获得了国家工信部“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认定、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认定。公司已建立成熟的产业化研发、生产和销售业务体系,一直在优化主营业务体系,有序推进市场拓展。

  公司子公司东莞硅翔成立于2008年,是专门干新能源动力电池加热、隔热、散热及汽车电子制造产品的研发、生产及销售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自成立以来积累了一些优质的新能源汽车相关行业客户资源,且长期保持稳定的合作伙伴关系。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发展受国家法律、法规和产业政策的影响较大。近年来,随着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发展和下游客户的真实需求的增加,东莞硅翔增加了汽车电子制造业务并加强研发投入,不断开发行业内新产品以拓展市场并布局未来高端热管理定制系统,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稳居行业前列。

  公司需遵守《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自律监管指引第4号——创业板行业信息公开披露》中的“锂离子电池产业链相关业务”的披露要求

  公司自设立以来始终致力于电力电子装置用纯水冷却设备及控制管理系统的研发、设计、生产和销售,历经多年发展逐步成为电力电子行业热管理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产品应用领域由传统直流输电、新能源发电、柔流输配电及大功率电气传动向石油石化、轨道交通、军工船舶、医疗设施、数据中心、储能电站等不断扩充。根据应用于不一样的行业和领域的电力电子装置,公司开发和销售的基本的产品包括直流输电换流阀纯水冷却设备及附件(直流水冷产品)、新能源发电变流器纯水冷却设备及附件(新能源发电水冷产品)、柔流输配电晶闸管阀纯水冷却设备及附件(柔流水冷产品)、大功率电气传动变频器纯水冷却设备及附件(电气传动水冷产品)以及各类水冷设备的控制系统。纯水冷却设备是大功率电力电子装置中广泛应用的关键配套设备,其工作原理是利用高绝缘性和高比热容的纯水作为主要冷却媒介,经循环泵加压,使冷却水沿主回路流过大功率电力电子装置中电力电子器件所连接的水冷散热器,在水冷散热器内腔与功率模块进行热交换,将热量带走,形成一个密闭式、循环的强迫冷却系统,具有换热效率高、几乎不消耗循环水、安全可靠、经济环保等特点。利用纯水冷却设备,可以大幅提高电力电子装置的工作效率和可靠性,延长其使用寿命,有效降低电能转换及传输过程的能量损耗,为设备安全、经济运行提供保障。

  公司于2019年收购东莞市硅翔绝缘材料有限公司51%的股权,主营业务增加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热管理及汽车电子制造业务。东莞硅翔是一家专业从事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加热、隔热、散热及汽车电子制造的研发、生产、销售的高新技术企业,主要产品有动力电池热管理产品(加热膜、隔热棉、缓冲垫)和汽车电子产品(柔性电路板FPC、集成母排CCS)。加热膜、隔热棉及缓冲垫作为电池热管理系统中较为重要的产品环,不仅是延长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使用寿命的工具,更重要是能够防止热蔓延和热失控,在危急时刻保护司机及乘客的安危,争取宝贵的逃生时间。FPC和CCS应用于新能源汽车电池模组,实时监测温度、电压、电流状态,实现信号采集、电芯保护和电池间的动力传输。2022年12月末,公司完成对外转让东莞硅翔31%的股权,作价40,920.00万元。本次股权转让暨增资完成后,公司继续持有东莞硅翔18.0645%的股权,东莞硅翔不再为公司控股子公司,不再纳入公司合并报表范围。

  公司控股子公司高澜创新科技聚焦新能源热管理和信息与通信(ICT)热管理领域。新能源热管理产品主要为液冷板、电池包热管理机组(水泵、压缩机、冷凝器、蒸发器、膨胀阀等的集成系统);信息与通信(ICT)热管理产品主要为冷板式液冷服务器热管理解决方案、浸没式液冷服务器热管理解决方案以及集装箱液冷数据中心解决方案,涵盖了从液冷板、多种型号和换热形式的CDU、多功率的Tank、多尺寸的集装箱等部件到数据中心设计、设备集成、系统调试、设备运维的系统集成。

  此外,公司在储能电池热管理技术方面持续投入研发,目前已有基于锂电池单柜储能液冷产品、大型储能电站液冷系统、预制舱式储能液冷产品等的技术储备和解决方案。

  公司以“聚焦全场景热管理技术创新和产业化”为使命,聚焦电力电子热管理、新能源汽车热管理、信息与通信热管理、特种行业热管理及综合能源能效管理,为可再生能源发电、直流输电、柔性直流输电、柔流输变电、新能源汽车、信息与通信、边缘计算、轨道交通、油气输送、钢铁化工、医疗、舰船等应用场景保驾护航。

  公司属于先进制造类企业,采用一般制造业的盈利模式。通过个性化设计、定制化制造模式及长期的品牌积累获取不低于行业平均水平的利润。同时,在实现产业化、规模化的应用过程中,为各应用领域客户提供整体解决方案,在扩大市场份额的过程中,实现规模化的合理利润。简言之,本公司的盈利模式是在特定应用领域,将设计、制造出来的产品或服务销售给客户,满足客户需求以获得盈利。

  公司总体采用“以销定购”的采购模式,同时也会根据市场需求,对“通用标准物料储备一定的库存”。

  公司供应链中心战略采购部负责信息收集、市场调研和价格谈判,执行采购部根据订单需求对外采购。主要物料分为外购原材料、外购标准部件、外购加工部件。外购原材料、外购标准部件指用于设备集成所用的标准部件以及用于自主生产制造的原材料。外协加工部件指供应商按照公司提供的图纸、技术参数等要求为公司定制化生产的零部件。外购原材料主要包括橡胶软管、管材、管道、钢板等;外购标准部件主要包括电子元器件、仪表、紧固件等;外协加工部件主要包括空气冷却器、散热器芯体、散热器风室、风叶、空气散热器等。

  公司采购遵循“好中选优”的原则,建立合格供应商档案,并结合产品质量和历史信用情况对供应商进行评价,根据评价情况及时更新供应商档案。根据产品的特点,公司采购方式包括批量采购、定量采购、临时采购及招标采购等。公司目前已形成了较为稳定的供货渠道,与主要供应商均建立了长期良好的合作关系。

  公司的生产模式分为定制化生产、定型产品标准化生产两种。公司主要以定制化的生产模式为主,在定制化设计和制造的基础上,为满足同一客户对某一类型水冷设备批量化的需求,在定制化产品定型后进行标准化的生产。

  公司直流水冷、柔流水冷、新能源发电水冷、电气传动水冷产品采取定制化的生产模式。公司结合技术管理工具和管理制度对生产过程制订了严格的控制体系,定制化产品生产主要包括物料准备、生产制造、产品调试、检验、入库和发运阶段。对于同一客户定制化的新能源发电水冷产品、电气传动水冷产品、储能液冷产品、数据中心液冷产品在接收到批量订单需求的情况下,由供应链中心组织定制化产品样机转小批量试制,将定制化产品技术资料完成工艺标准化。小批量试制验证完毕后提交给生产部门实施大批量生产。

  根据销售订单及预测订单的需求来源,PMC编制生产计划,下达生产订单和物料需求指令,生产部门根据标准工艺图纸、物料齐套等生产要素情况,按照生产计划要求下达给生产班组具体生产指令,组织生产,完成包装入库。在生产关键过程工序中实施过程检验,在生产完毕包装入库前实施出厂终检。为了保证生产的有序和应对需求的波动,适当建立一定量的标准产品库存。公司标准批量产品主要为新能源发电水冷产品、电气传动水冷产品、储能液冷产品、数据中心液冷产品。

  本公司采取长期技术合作+品牌示范的方式开拓客户。本公司获取订单的方式主要有:1)向粘性较高的客户投标后签署框架协议,获取框架协议下的持续订单;2)向最终用户(业主)投标取得订单;3)向系统集成商投标获取订单;4)海外客户一般以进入合格供应商名录的方式获取订单。

  公司采取“长期技术合作+品牌示范”的直销模式,主要系公司主要产品是电力系统的关键设备,对技术水平要求较高,通常产品的工程应用验证周期至少需要经过1-2年的时间,客户均为电力行业大型国有企业、上市公司,新进入企业需经过较长的时间和业绩积累方可获得用户的认可。因此,企业的经营业绩和品牌效应在行业内显得尤为重要,只有通过“长期技术合作+品牌示范”的模式才能增强和客户的粘性,保证公司的持续、快速发展。

  公司于2019年收购东莞市硅翔绝缘材料有限公司51%的股权,增加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热管理及汽车电子制造业务,东莞硅翔的经营模式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在盈利模式方面,东莞硅翔属于制造类企业,采用一般制造业的盈利模式。通过个性化设计、定制化制造模式及长期的品牌积累获取不低于行业平均水平的利润。

  在采购模式方面,东莞硅翔分为直接采购和外发加工两种。原材料制造商在国内的,采取直接采购模式;原材料制造商在国外的,通过其国内授权代理商进行采购。东莞硅翔制造中心下设采购部,负责原材料及所有外发加工产品材料的采购。

  在生产模式方面,东莞硅翔主要为定制化生产,根据不同车型、动力电池的不同结构生产定制化的配套产品。

  在销售模式方面,东莞硅翔获取订单的方式主要为:先得到下游动力电池生产企业和整车厂商的合格供应商资质认证,进入下游客户合格供应商目录,满足产品质量、稳定性、货物交货期及售后服务,再向下游客户投标获得定点订单。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90,434.09万元,同比上年增长13.40%;实现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28,684.30万元,同比上年上涨344.39%,实现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归母净利润-5,488.14万元,同比上年下降204.26%。主要原因如下:1)报告期内,公司的水冷业务订单有所下滑,主要是由于政策影响,部分项目投资延缓,招标推迟,主要客户的装机量有所收缩,导致公司订单签署和产品交付随之延迟;叠加客户降价压力、原材料涨价等的影响,导致水冷业务的营业收入和利润均有所下滑;

  2)公司加快推进新能源汽车热管理、信息与通信热管理和储能热管理业务,研发费用等期间费用增加较多;

  3)报告期内,非经常性损益对公司净利润的影响金额约为34,172.44万元,主要系公司将持有的控股子公司东莞市硅翔绝缘材料有限公司31%的股权进行转让取得的投资收益和丧失控制权后剩余股权按公允价值重新计量产生的利得。

  公司为具备自主创新能力,并拥有完整的研究开发、设计、制造、营销、售后服务体系的电力电子装置用纯水冷却设备供应商,在技术、规模、产品质量、品牌、服务及企业管理方面形成了较强的竞争优势。报告期内公司继续保持业内领先的竞争优势,未发生重大变化。

  公司依靠技术创新起家,长期致力于纯水冷却技术的研究与开发,主要产品均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截至2022年12月31日,公司及子公司(含东莞硅翔)拥有专利337项(其中发明专利38项)、软件著作权114项、国内商标注册28项、国际商标注册7项。报告期内,获得的知识产权情况如下:

  公司水冷业务主要产品达到国内先进水平,部分产品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纯水冷却设备为定制化设备,需要根据用户的工况、环境以及设备的要求等因素进行定制化设计和制造。公司产品自主创新主要体现在:

  公司以综合解决高热流密度设备散热保护方案为目标,采用纯水等高效冷却介质,结合冷却对象的不同工艺路线,确定不同的设计理念。根据项目区域环境数据库,利用数值计算方法进行严密的模拟仿真测算,得到纯水冷却设备各单元部分的最佳配置结构。纯水冷却技术不仅在能耗、水耗、环境适应性等方面相比传统冷却方式先进,而且在设备可靠性、稳定性以及解决高热流密度传热性等综合效能上更具优势,具体体现在系统集成设计、防低温设计、高海拔设计、在线提纯设计、在线除氧设计、防噪声设计、防误动设计、电气及控制管理系统硬件冗余设计、控制系统软件可靠性设计、模块化设计、防震、防风、防沙设计、管道连接及防护设计、防盐雾设计等方面。

  针对不同应用环境及领域,公司采用了定制化和模块化相结合的产品结构。定制化结构能适合各种应用场合,满足客户不同工况需求,在产品持续运行时间、可靠性、稳定性、可操作维护性等方面的指标不断提高;模块化结构为产品在批量化、规模化方面创造了有利条件,产品更标准,产品成本更可控,规模效益明显。

  公司的创新工艺主要包括不锈钢管道超声波洁净工艺、碳钢器件防盐雾工艺、配水管道热弯曲成型工艺、橡胶软管密封工艺、热负荷检测技术、PVDF支撑件注塑工艺、PVDF管件注塑工艺、换流阀内部PVDF模块管路对焊工艺、半晶体塑料面面焊技术及工艺、FEP特氟龙软管弯曲定型技术和工艺、绝缘管道熔接技术及工艺等。创新工艺和技术的应用,为纯水冷却设备的可靠运行和应用领域的不断扩大提供了进一步保证。

  公司具有高效的研发团队,整体人员素质高,公司建立了适应人才特性的事业平台,制定了具有竞争力的薪酬激励方案,为技术人才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发展平台,保障了研发团队稳定性及技术延续性。

  公司以客户需求为中心,以交互式研发模式为指引,建立了基础技术研究和产品产业化应用研究相分离的研发机制。技术中心下设高澜节能研究院及各设计室。高澜节能研究院负责新领域的基础技术和产品研究,建立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和产品标准,开展基础性研究,促进企业关键性、前瞻性技术项目的研发及产业化;各设计室负责技术方案编制、产品和项目设计、工程设计及技术改进与维护等工作,实现与客户研发环节的技术实现与研发的交互对接等。

  交互式研发模式包含了产品从交互调研、标准认证、方案设计、交互实验、运行实验、工程化量产、生命周期的全部环节,能够充分提高研发效率,增强客户对本公司的粘性。

  截至2022年12月31日,公司拥有软件著作权114项。根据冷却对象、产品特性而开发的纯水冷却设备控制系统软件与纯水冷却设备各部件具备高度的协同性和不可复制性。控制系统软件系根据各机电设备的特性、功能及运行方式等控制策略,通过特定的机器语言汇编而成的逻辑程序,由于各种纯水冷却设备的作用与特点不同,其控制程序具有自主化、定制化等显著特点,设备中各部件的控制方法与步序、数据的数学逻辑计算、参数的定值设置依据等,均具有较高的技术性和专业性。公司核心研发人员长期致力于纯水冷却设备的研究,对该行业的产品特性、技术特点、冷却对象技术特点等有长期、深入、全面的理解和完整的把握,能够准确把握并且满足客户现实或潜在的需求,对行业的专注性、行业背景和知识的累计使公司具备较强的软件开发能力。

  公司系国内电力电子装置用纯水冷却设备及其控制系统供应商,凭借较强的技术研发能力和丰富的工程技术实践经验,成功开发并应用于输配电、新能源发电、柔性输配电以及大功率电气传动等领域的各种水冷设备。公司已发展成为国内技术水平领先、产品线齐全、规模化生产的纯水冷却设备供应商,在行业中的地位和规模具有显著的竞争优势。

  公司已通过ISO9001:2015质量管理体系认证,采用预防式的全面质量管理模式,建立了以“全过程、全员、全组织”为核心标志的全面质量管理体系,覆盖技术研发、供应链、管理过程、工程现场及售后服务等全过程。

  公司产品品质获得市场广泛认可。公司产品为国内大型企业的核心设备的高效运转持续提供支持,可靠性要求非常高,若产品质量不合格或者出现质量缺陷,将导致关键设备工作效率低下甚至停止运转。报告期内,公司未发生过整机产品退回、重大的产品质量事故或因产品质量问题与客户发生的重大纠纷。

  公司产品及技术应用范围广,经过多年积累和发展,已与西安西电、中电普瑞、常州博瑞、许继电气(000400)、金风科技(002202)、远景能源等国内知名客户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2012年,公司正式成为GE合格供应商;近几年陆续与西门子、ABB集团等国际大型输配电企业展开良好合作。公司与优质客户进行业务合作过程中,依靠强大的技术实力和可靠的产品质量,逐步形成战略合作关系。与优质客户进行业务合作,可有效避免低价恶性竞争,为公司产品未来的推广奠定了良好基础。

  公司快速响应客户需求并为其提供个性化解决方案,对客户的订单响应速度快。公司有较强的的研发、设计、制造能力,能够快速响应及满足客户需求。

  公司建立了涵盖售前、售中、售后的全方位的客户服务体系,根据客户的特点和需求,为客户提供个性化服务。如针对直流输电项目客户,其关键设备的高效运转直接影响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可靠性要求非常高,公司建立了由质管部、工程事业部、技术中心等多部门协同紧急预案机制,为客户提供应急的个性化服务,具备24小时内的快速响应能力。

  公司管理团队具有在纯水冷却设备行业长期从业的经历以及丰富的行业经验,对行业、产品技术发展方向的把握有较高的敏感性和前瞻性。在实践中成长的核心技术团队已成为行业专家、行业标准起草者。

  同时,公司引进业界先进的管理经验和专业的管理咨询团队,不断优化企业运营的管理体系和企业人才结构,大力推进公司运营的信息化进程(包括ERP、PLM、SAP等信息系统),不断提升公司内部的管理效率,为企业基业常青打下基础。

  公司于2019年收购东莞硅翔51%的股权,增加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热管理及汽车电子制造业务,东莞硅翔的核心竞争力主要为:

  东莞硅翔地处东莞,当地产业链配套齐全,因交货周期较短,东莞硅翔选择的主要供应商均分布在其公司附近,可以根据订单需求,快速联系供应商供货,供应及时,供应链顺畅、高效。高效的供应链配套,一方面可以满足客户较短的交货时间要求,另一方面能够有效降低采购成本、减少原材料和产品库存。

  东莞硅翔不断加强技术研发投入,拥有部分与动力电池加热、隔热、液冷相关的发明专利,稳步提升研发技术水平。同时,不断加大机器设备购置力度,提高自动化生产水平,提高生产能力和保障产品质量的稳定性。此外,不断加强检测设备的自主研发,根据自身特殊需求研发检测设备,加强来料检测、生产检测、出货检测等全流程检测,保证产品质量的可靠性。

  当前,新能源汽车行业受国家产业政策影响较大,同时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的发展也在不断进行技术升级迭代,不同客户的需求具有多样性,行业周转较快,交货期较短,东莞硅翔不断提高响应速度,满足客户货期要求,服务好客户。同时,针对客户使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为客户提供应急的个性化服务,已具备24小时内的快速响应能力。

  东莞硅翔自成立以来积累了一些下游动力电池行业优质客户。一方面,行业优质客户的认可对开拓其他动力电池生产企业和整车厂商等潜在客户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另一方面,与行业优质客户的长期合作,与客户保持紧密的合作关系,可以更快速了解客户的新需求,有利于改进现有产品和开发新产品以满足客户的新需求,进一步强化合作,形成良性循环。

  过去的2022年,世界加速进入动荡变革期,全球生产重构、大国力量重组、地缘格局重塑,各类矛盾、风险激化显化,世界经济在曲折中艰难前行。过去的一年,是高澜迈进全场景热管理新时代的第三年,在如此严峻的挑战下,2022年公司全体员工团结一致、缪力同心,依托国家制定的“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新发展格局的牵引,多款军工产品实现列装;数据中心液冷产品完成大批量供货;后市场持续发力,业绩稳步提升;传统产品实现全系列迭代。2022年,公司营业收入较去年同期实现稳步增长,但在原材料价格上涨、市场竞争加剧、国际关系紧张的压力下,公司毛利率呈下降趋势,扣非归母净利润为负。

  2022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90,434.09万元,同比上年增长13.40%,主要系得益于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快速发展,动力电池热管理产品和新能源汽车电子制造产品收入增长显著;实现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28,684.30万元,同比上年上涨344.39%,主要源于转让原控股子公司东莞市硅翔绝缘材料有限公司31%的股权,此事项影响投资收益约36,007.01万元。2022年度公司主要的经营管理工作如下:

  报告期内,公司持续推进电力电子热管理、新能源汽车热管理、信息与通信热管理、储能热管理等业务发展战略。尤其在浸没液冷系统、冷板液冷系统、算力服务器、新能源热管理机组等方面持续投入资源,加强战略市场和传统市场的推广。

  公司于2019年收购东莞硅翔51%的股权,报告期内,公司加强对东莞硅翔整合完善的投后管理,促进双方在业务、管理等方面的有效整合,发挥协同效应。公司通过规范东莞硅翔的财务制度和流程,运用ERP系统优化企业业务流程,提供担保支持以保障资金需求等措施助力子公司的业务拓展。报告期末,公司完成对外转让东莞硅翔31%的股权,作价40,920.00万元,股权转让暨增资完成后,公司继续持有东莞硅翔18.0645%的股权,东莞硅翔不再为公司控股子公司,不再纳入公司合并报表范围。

  技术是公司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报告期内,公司研发费用支出12,095.63万元,较上年增长52.82%,占营业收入比例6.35%。

  报告期内,公司获国家工信部“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荣誉称号、国家知识产权局“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复核认定及子公司岳阳高澜、湖南高涵获“高新技术企业”重新认定等资质;获得广东省机械工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二等奖和广东省机械工程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二等奖。

  报告期内,在知识产权方面,公司获得发明专利6项,实用新型专利108项,外观设计专利16项,登记计算机软件著作权5项。截至2022年12月31日,公司及子公司(含东莞硅翔)拥有专利337项(其中发明专利38项)、软件著作权114项、国内商标注册28项、国际商标注册7项。在技术研发方面,公司进行机型迭代研发6项,新产品研发12项,关键技术研发9项,创新平台研发4项。其中,新产品包括海上风电柔性直流换流站冷却系统研发、储能领域专用水冷系统研发、海上风电大兆瓦机组水冷系统、三维变空间高效传热集成技术应用于海上风电散热系统的开发、直流系统制氧脱氧装置研发、新型喷淋水净化处理系统开发、循环水泵开发、混合流行闭式冷却塔开发、扩展型单板控制器开发等,关键技术研发包括自主制造关键技术研发、换流阀冷却系统电导率计算研究、直流配水分支管研发、阀冷控制系统网络构架、系列产品热流仿真技术研究、研发测试关键技术开发等。

  公司水冷业务主要产品是直流输电换流阀、新能源发电变流器等电力装置的关键配套设备,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热管理及汽车电子制造业务主要产品是新能源汽车电池系统的组成部件,此外,信息与通信(ICT)热管理和储能热管理是公司的战略新兴业务。因此,公司主营业务发展与直流输电、风力发电、光伏发电、新能源汽车和锂电池等相关行业的法律环境和产业政策密切相关。近几年,受益于相关应用领域的国家产业政策,我国电力工业系统总体投资规模稳定增长,电气机械及器材相关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新能源汽车销量增长迅速,带动动力电池产量和装车量的大幅提升。随着“碳达峰碳中和”相关政策的落地实施,绿色数据中心和储能项目建设也有望快速发展。近期主要相关政策如下:

  国家有关政策的相继出台,各省市相关规划、方案或实施细则的陆续推出,加快特高压通道建设、发展新能源发电、打造绿色数据中心、推进储能规模化等相关政策将逐步细化、实施,公司的业务经营将面临更为有利的法律和政策环境,新拓展的ICT热管理业务和储能热管理业务也将迎来发展良机。

  在2009年以前,国内输配电系统使用的大功率电力电子装置基本上都是依靠ABB集团和西门子等全球著名电气设备厂商提供,其配套纯水冷却设备一般都由瑞典的SwedeWater等国外公司配套供给,纯水冷却设备市场基本形成了被国外企业垄断的格局。2004年,国内直流输电用纯水冷却设备开始实现国产化并逐步推广应用。目前国内直流输电用系统设备的国产化率较高,直流输电纯水冷却设备基本采用国内产品。随着国内纯水冷却设备全面步入国产化进程,国内主要企业不论在技术研发水平、产品性能,还是国内市场的品牌知名度方面都迅速提高,再加上国内企业具备比较快捷的售后服务和维护保障体系,国内企业逐步在行业竞争中占据主导地位。

  目前国内纯水冷却设备产业尚处于快速成长阶段。一方面,由于行业存在较高的技术、品牌及资金壁垒,一般企业难以进入,因此行业企业数量较少,生产规模不大且产品的应用领域单一,行业集中度比较高。另一方面,由于设备运行的安全性、技术性及可靠性要求非常严格,下游用户选用纯水冷却设备态度谨慎,一般会优先选择业内具有品牌优势的规模企业,这也为我国纯水冷却设备行业后入竞争者设置了较高的进入门槛。

  预计未来几年,随着纯水冷却技术的提升及产品应用领域的拓展,行业内企业之间将在技术研发和设计能力、产品的应用领域开拓、规模化生产等方面面临更加激烈的竞争。一些技术工程实践丰富、产品线齐全、具有先发优势的规模企业将继续保持领先地位,行业集中度将进一步提高。

  ③储能温控市场格局较优,目前切入储能热管理赛道的主流企业大多有相关业务及技术积累

  储能是智能电网、可再生能源高占比能源系统、“互联网+”智慧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关键支撑技术。储能在电网削峰填谷、新能源发电平滑波动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目前在多种类型的储能技术中,以抽水蓄能、电化学储能应用最为广泛。

  此前储能温控是一个相对小众的细分领域,整体规模有限,市场参与者主要为其他温控领域的“跨界”企业。随着下游需求的快速启动,越来越多的厂商开始在储能温控领域加大投入,从各家企业的背景来看,可大致将目前储能温控市场的参与者分为数据中心温控厂商、工业领域温控厂商以及车用热管理厂商三大类。

  数据中心与储能集装箱在温控层面存在一定相似性,数据中心温控厂商积极布局储能市场。与储能电池类似,数据中心中部署的服务器在运行时会产生大量热量,因此温控系统是数据中心必不可少的关键环节。从系统设计、散热方式、控制精度等角度出发,数据中心温控与储能系统温控存在一定的相通性,数据中心领域的经验或可部分移植至储能场景。部分具有电力行业经验的工业制冷厂商开始切入储能温控市场。作为电力系统中的重要环节,储能电站的投资业主一般为发电企业或电网企业,在系统层面往往会沿用电力系统中的部分要求或标准。考虑到变电站、光伏逆变器、风电变流器、SVG等电力电子设备同样涉及到相应的温控系统,具备相关经验的工业制冷厂商能够在储能温控领域占据一定的先机。

  车用热管理厂商在技术能力、客户资源等方面具有较多积累,亦正加速布局储能温控市场。虽然动力电池与储能电池在能量密度、循环寿命等方面差异较大,但两者在温控技术层面存在较大的共性,车用热管理厂商在技术上具备切入储能温控领域的条件。与此同时,考虑到当前头部锂电池制造商往往同时覆盖动力与储能两个市场,储能温控与车用热管理在客户结构上也存在一定的重叠。

  储能温控系统定制化程度高,需要充足的项目经验与客户关系积累,头部厂商具备较强的先发优势。储能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较为广泛,不同场景对于储能系统的要求往往存在较大差异,即便是对于相似的应用场景,不同储能系统集成商的技术方案也可能各不相同。因此,储能温控系统并不是标准化的产品,而是通常需要针对不同项目的具体要求或不同厂商的技术方案进行定制化设计。无论是风冷还是液冷系统,其所采用压缩机、风扇、管路、泵阀等零部件大多为标准化的器件,储能温控厂商的核心竞争力在于整体系统的设计与集成能力,与下游电池或集成商客户之间存在较强的粘性。一方面,储能温控厂商在产品/方案计环节就需要与客户保持深度沟通,从而充分了解客户需求;另一方面,储能系统集成商也更加倾向于那些已形成长期合作关系、产品可靠性得到实际项目验证的温控厂商。因此,从技术积累和客户关系的角度出发,起步较早、项目经验丰富的头部储能温控厂商将具有较强的先发优势。

  高压输电和大功率发电机可显著提升能源转换效率,降低能耗,符合节能环保的发展方向。近年来,各发电及输配电企业显著加大了对高压、特高压电网及大功率发电机组(如大型风电、光伏发电等)的新增投入,并加大了对低压、低功率设备的更新换代。

  随着输配电电压和发电机功率的逐步提升、功率密度的越来越高,对器件的散热效能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风冷技术已经不能满足大功率发电和输配电设备的散热和安全稳定运行需求,水冷技术的优势明显。冷却对象大功率化、高功率密度发展趋势为纯水冷却设备产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契机。

  我国纯水冷却技术起步相对较晚,但随着行业整体技术水平的提升,我国部分领先企业已逐步掌握了国际先进的纯水冷却技术,并凭借持续的研发设计能力、可靠的产品性能、全方位快速响应的售后服务,在国内市场上国产设备逐步替代进口设备,实现了我国战略性行业关键设备自主化率的持续提升。

  公司产品下游应用行业涉及国民经济的众多领域,包括电力电子、汽车、电化学储能、数据中心等,随着我国经济处于新的转型增长时期,上述相关行业的升级、做强将带来新的市场机遇;未来包括工业机器人和半导体加工等行业发展也会带来更多新的行业机遇。由于纯水冷却设备具有优异的散热性能和高可靠性,且对环境无污染,国际知名的电气制造公司均将水冷、空气绝缘结构作为高压大功率阀的标准设计,在各种大功率电力传输和使用系统中大范围的应用。

  目前,纯水冷却设备已逐步广泛应用于柔性输配电、高压及特高压直流输电、风力发电机组、光伏发电及钢铁冶金、电力机车、石化、储能及数据中心等领域的大功率电力电子装置冷却,并根据不同应用领域的设备需求、功率大小、工况环境等,有针对性进行持续的研发设计和制造,以提高冷却设备的适用性。

  我国部分领先的纯水冷却设备制造企业已成为包括国家电网、南方电网、西安西电、金风科技等大型企业的核心或主要供应商。随着这些企业的国际化发展,国产纯水冷却设备也逐步实现在国际市场上的配套销售。此外,我国部分领先企业还凭借强大的自主研发设计能力、良好的产品质量和较高的性价比,已逐步实现向国际市场出口,以扩大企业的市场份额。

  近年来,随着我国电力电子装置用纯水冷却设备产业的快速成长,行业整体盈利能力较高,行业利润率维持在较高水平。综合来看,由于行业技术壁垒较高,规模化的从业企业数量有限,产品定制化的生产模式,未来行业的整体利润水平仍将保持较高。但随着国内产业发展的逐步成熟,设备自主化率的进一步提高,市场竞争将日趋激烈,行业利润水平将会逐渐趋于平均化和市场化。

  由于在技术水平、企业规模、产品应用领域、成本控制及管理方面的差异,业内企业的盈利水平也有较大差异。业内拥有领先的技术研发和设计能力,规模较大的企业定价能力较强,盈利能力稳定,利润水平一般高于行业内的平均水平。中小企业必须向更加专业化、规模化方面发展,提高产品技术含量、丰富产品品种,不断满足客户的需求,才能保持较高的利润水平。

  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所处的环境温度决定了其性能,过高或过低的温度会缩短电池常规使用的寿命,影响其放电能力甚至引发安全问题,因此需要更加精准可靠的温控管理。此外,动力电池热管理是从系统和整体的角度统筹车辆能耗,控制和优化热量传递过程,完善并合理利用热能,降低废热排放,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由政策驱动逐步转变为高性能与低成本产品的市场竞争,增加电池能量密度的同时运用节能技术降低车辆能耗将是新能源汽车未来的发展趋势。隔热棉、加热膜、FPC、CCS等作为热管理的主要组成部件,在维持、监测电池性能和安全性方面十分重要,渗透率将不断提升。

  公司多年来凭借人才、技术创新、品牌等综合竞争优势,在电力电子装置用纯水冷却设备行业中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公司多年来坚持走科技创新之路,着力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有力推动了企业的转型升级。截至2022年12月31日,公司及子公司(含东莞硅翔)拥有专利337项(其中发明专利38项)、软件著作权114项、国内商标注册28项、国际商标注册7项。公司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已成为公司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和核心竞争力之一。尤其是直流输电换流阀纯水冷却设备专用技术、新能源发电变流器纯水冷却设备专用技术、柔流输配电纯水冷却设备专用技术、大功率变频器纯水冷却设备专用技术等方面拥有多项专有技术产权,这些也符合国家政策要求,将很好的支持公司未来的业务发展。

  公司控股子公司东莞硅翔是一家专门干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加热、隔热、散热及汽车电子制造的研发、生产、销售的高新技术企业,其作为国内新能源汽车热管理领域关键零部件的主要生产厂商之一,具备大批量、快速、稳定的供货能力,生产产能、效率和产品质量稳居行业领先水平,产品获得行业内的高度认可。此外,东莞硅翔自成立以来积累了宁德时代(300750)、中创新航、国轩高科(002074)、亿纬锂能(300014)等优质的行业龙头客户资源,且长期保持稳定的合作关系。持续提升的技术研发实力、高效的生产响应能力、优质的客户资源基础等将助益东莞硅翔业务的持续快速增长。

  2023年高澜将持续聚焦“全场景热管理技术创新和产业化”,以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年轻一代高澜人创业元年”为号召,把握新发展阶段,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推动公司持续高质量发展。公司2023年战略规划如下:

  盈利是2023年全体员工的核心工作。坚决摒弃“铁饭碗”的风气,建立健全机制,让优秀的掌舵人、有价值有闯劲的员工有机会发展与成长。挖掘有潜质、有强大自驱力的80后、90后,提拔年轻有为的新生力量。让同事们在高澜平台上迅速成长起来,发挥自己更大价值,保持公司效益的持续增长。

  在手的项目必须守牢之外,要全视角的发掘行业机会、把握机会,提高增量。撸起袖子加油干,保证持久成功、快速发展。

  独立生存,活出精彩:业务、时代、环境已发生变化,各产品线需通过借力高澜股份的平台优势,充分发挥分子公司、事业部、产品线的狼性、灵活性、主观能动性,走具备高澜基因的独立成长之路。积极探索适应变化的新方法,让高澜进化成始终适应时代的先进企业。

  强势增长:各产品线必须超越自己的KPI、快速发展、“强势增长”。通过提高狼性、提高灵活性、提高战斗力,将“强势增长”落地。应对蓬勃发展的热管理市场,迅速卡位,打开视野、格局、野心,快速、精准的完成攻城拔寨。关注整体:各分子公司、事业部、产品线在深耕各自业务的同时,要时刻关注公司的整体,协同发展、荣辱与共。以公司整体利益最大化为工作目标,牵引整个业务链条的同频共振,提升公司整体为市场服务的能力。各部门强化互通有无、相互补位。

  1、公司经营业务与下游应用领域市场景气度密切相关。如果下游市场需求显著下降,将对本公司的经营状况、营业收入、营业利润产生重大影响,存在经营业绩下滑的风险。

  电力电子装置用纯水冷却设备的下游市场来源于发电、输电、配电及用电的各个环节,是电力工业中必需的基础设备,广泛应用于直流输电、新能源发电、柔流输配电以及大功率电气传动等领域。纯水冷却设备的市场发展以电力工业投资规模为基础,同时也受宏观经济、能源产业发展政策、电力工业技术进步以及相关电力电子装备产品发展的影响。近几年,受益于国家产业政策以及电力工业系统总体投资规模的稳定增长,电气机械及器材相关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可能影响本公司下游应用领域市场需求变化的主要因素包括:

  (3)不同应用领域发展水平和发展阶段的差异决定了高压直流输电电网建设、新能源发电等领域的电力投资会呈现一定阶段性波动;

  (7)光伏发电投资规模、新增装机容量规划的实现以及使用水冷技术逆变器的数量。

  应对措施:公司将密切关注相关应用领域的法律环境和国家产业政策,适时调整经营策略,规避风险。

  2、公司应收账款余额较大,给公司带来较大的资金压力和一定的经营风险。如果未来下游客户业绩下滑和资金趋紧,可能会导致进一步延长应收账款收回周期甚至发生坏账,从而给公司经营业绩造成不利影响。

  公司应收账款规模较大主要受分阶段收款的货款结算方式、信用期、客户付款审批流程较长、营业收入呈季节性波动、质保金等因素影响。未来随着公司业务规模的不断扩大,若应收账款规模过快增长,应收账款周转率持续下降,将给公司带来较大的营运资金压力和一定的经营风险。若未来下游客户情况发生不利变化,可能导致公司应收账款发生坏账或进一步延长应收账款收回周期,从而给公司经营业绩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

  应对措施:建立健全客户信用档案,根据公司实际经营情况和客户信誉情况制定合理、可行的信用政策,加强对客户的信用管理;加强对公司销售人员销售回款的考核,明确风险意识,加强货款的回收;加强公司法务与营销中心的配合,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相应措施维护公司合法权益,包括发催款函、诉讼等法律手段。

  3、如果未来风电整机终端价格下降、国内直流产品竞争加剧及拓展海外市场的影响,公司不能在未来竞争中继续保持领先的优势,公司将面临进一步毛利率下降的风险,给公司盈利能力带来不利影响。

  电力电子装置用纯水冷却设备产品是高热流密度电气设备的关键配套设备,具有定制化设计和制造、系统集成等特点。近年来,随着我国纯水冷却设备产业的快速成长,行业整体盈利能力较高,产品毛利率维持在较高水平。但随着风电整机终端价格下降、国内直流产品竞争加剧及拓展海外市场的影响,公司产品将面临毛利率进一步下降的风险。

  应对措施:利用公司现有的技术优势,继续加大核心技术的研发,研发新技术、开发新产品,同时不断提升产品质量、提高售后服务,保持公司在同行业技术上的领先优势。

  公司已为进入新的应用领域和开发新产品进行了技术储备和市场调研。正在开拓的应用领域有交通行业用大功率驱动、信息电子、储能及大科学研究领域等。公司产品能否迅速进入这些应用领域并取得突破,主要取决于以下因素:(1)下游应用领域冷却对象功率的提升,应用水冷技术的成熟程度;

  如果公司的产品不能在短期内切入新的应用领域并提高市场占有率,将制约公司未来的业务成长空间。

  应对措施:纯水冷却设备下游应用领域具有高度系统化、集成化特点,对系统电气设备制造的要求非常高,公司将加大对下游应用领域行业及客户的真实需求的关注,及时了解最新市场动态,适时进军新的领域和区域。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许继电气盈利能力一般,未来营收成长性良好。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合理。更多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太阳能盈利能力一般,未来营收成长性一般。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偏低。更多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国轩高科盈利能力较差,未来营收成长性较差。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偏高。更多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金风科技盈利能力良好,未来营收成长性较差。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偏低。更多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亿纬锂能盈利能力良好,未来营收成长性良好。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合理。更多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机器人盈利能力一般,未来营收成长性较差。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偏高。更多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高澜股份盈利能力一般,未来营收成长性较差。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偏高。更多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宁德时代盈利能力一般,未来营收成长性良好。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合理。更多

  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